汇报完毕后,郭炳利老师以第四章“美术的生成”中的一小节进行课堂展示。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美术创作主体,即美术家的能力以及能力的获得展开教学,本部分采用课前小组领任务的方式,选择两个小组以辩论的形式,展示他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阐释。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仅很好地围绕论题展开,还表现出良好的辩论素养和理论思辨及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二部分围绕美术创作展开,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美术创作的特殊性和实践性,郭老师邀请在创作上已小有成绩的高年级王茹同学参与课堂的分享交流。教师先将相关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聆听学姐的分享。王茹同学通过自己在创作上的真实体验和实践,向同学们献身说法,结合自己刚刚在全国展览入选的作品,向大家一步步分享自己的整个创作历程,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好奇心和共鸣。之后的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到美术创作作为重要的实践活动,有着必经的几个过程,在美术的积累、构思和表现阶段,都离不开美术家的辛勤付出。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美术创作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积累,激发学生尝试美术创作的热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引导者,通过多种活动围绕主题展开,引领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能从课堂中理解和反思,将理论与自己的美术实践相结合,发挥理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综观整个课堂教学,教师采用辩论、高年级同学分享、小组讨论探究等方式,将相对枯燥的美术理论课程上得别开生面,实现了从学生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